一个好的待办清单能帮你做到那些事情?

  1. 保证工作进程不混乱
  2. 减少 delay
  3. 减少焦虑
  4. 合理精力分配
  5. 提高工作效率
  6. 工作内容可视化
  7. 获得正反馈与成就感

不合理的编排和错误使用清单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来自 iDoneThis 的统计

  • 41%: 有 41% 的 待办 事项 永远 不会 完成。
  • 50%: 已完成 的 待办 事项 有 50% 是在 一天 内 完成 的。
  • 18%: 已完成 的 待办 事项 有 18% 是在 一小时 内 完成 的。
  • 10%: 已完成 的 待办 事项 有 10% 是在 一分钟 内 完成 的。

以上数据说明了以下问题:

  1. 许多清单是无效的(毕竟永远不会完成)
  2. 能够迅速完成且没有规划的工作项除了能带来虚假的成就感外,没有任何价值(可能是倾向于先做容易的事情)
  3. 清单列表过长,导致无法完成所有的任务项

没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原因

误解创建清单的目的

创建清单的目的:为了把事情做好 帮助组织任务和项目

待办事项清单 不应该 成为确保你完成所有工作(尤其是那些琐碎不重要的事)的工具, 它需要做的是确保你完成那些真正要做的事情,否则那么你将 无效而且过度 地创建和使用它们, 而最终清单也会阻碍 你的效率提升。

被忽略的 Deadline

务必为每件事情设置 Deadline,否则就不要让它出现在待办清单上(或者说它应该出现在愿望清单上)

确保每件被列到待办清单的事情都能得到重视和完成,久而久之也会成为一种心理暗示(联想到治疗失眠的一个方法就是:只要不睡觉,那就远离床,让床和睡眠在心中产生强关联)

清单过长

减少清单的长度,确保它是当日可完成的

过长的清单必将无法按时完成,其结果将导致:

  1. 无法完成自己的日程安排肯定是一件沮丧的事情(打击信心)
  2. 每天都没完成既定目标,习惯成自然,这就是变相的在鼓励拖延!
  3. 「选择的困惑」:如果我们拥有的选择越多,那么在这些选择之间做出决定的能力就越差,我们面临的焦虑就越多

任务之间缺少关联

将琐事与重要的事情放在一起,会让你的清单变得混乱(会导致重要的事情在清单上显得不重要)

在对 当前应该处理的任务 进行检索时,混乱的列表将加大检索的难度(表现为:会在 我当前应该做什么 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

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就诞生了:犹豫不决 → 浪费时间 → 导致 delay → 压力增大,任务堆积 → 犹豫不决 → ……

决策疲劳

拜上面一点所赐,你的选择项太多了,导致你需要做很多的决策(决策也需要消耗资源,这种资源称之为 「认知资源」)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你会有充足的 认知资源,随着一天的工作,认知资源逐步消耗殆尽,此时大脑就会偷懒(直接选择看似最轻松的道路),比如:放下工作,去 B站看看视频

这里有一些建议:

  1. 将决策放到早晨进行,越重要的决策越先做,减少晚上做的决策(在此补充一句:我爸曾说过,晚上做的决策那都是魔鬼的决策)
  2. 把一些琐事固定起来,减少决策数量(比如今天吃什么)
  3. 不要边工作边安排工作,不要中途更改决定,哪怕是错的也先做下去(工作中处于忙碌状态制定的工作安排怎么会比早晨清醒状态做出的安排更正确呢?)

没有明确的任务上下文

清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 「给大脑减负」

如果清单中的某一任务项只是简单的 “给XXX打个电话”,那它显然没有给你大脑起到减负的作用

因为你的大脑仍然存储着与该任务相关的上下文:什么时候打电话、为什么打电话、这个电话要打多久 等等

任务内容越细化,就越有利于它的完成

明确的任务上下文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 任务原子化(将工作拆分为不可再拆分的子任务)
  2. 明确每项子任务工作起始点(前置条件)和结束点(完成判定)
  3. 预估子任务的工作完成时间,以确定它是否应该被安排到今天的任务列表
  4. 任务与目标的关联性(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情,它能带来什么收益?越是有直接收益的事情,完成它的动力就会越大)

情绪因素

即使你没有上面的问题,即使有 良好的清单习惯,情绪也依旧左右着我们的执行能力

从我自身出发:

根据书上的清单能力测试,我的得分为 14,属于清单习惯很差的那类,需要重新组织清单,而除了错误使用清单造成的压力外,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负面情绪

比如恐惧:对于能力的不自信,对于没有处理过的事情都心怀恐惧,而在这些事情完成以后,也会有其他没有接触过的问题需要处理(比如这次公司部署内网服务器和 VPN,责任很重大,但我又没处理过)

大概适用于我的清单法

原文是介绍了 10 种方法,我只会选择与我产生共鸣,有强烈认同感的方法,并组合成适合我的工作法,所以这里的内容会有些主观

设计原则

  1. 从任务中分离除当前任务:当前任务(我的任务) 和 以后再说(愿望清单)
  2. 根据期望的结果确定任务(认识到任务存在的原因更有利于完成)
  3. 将大任务拆分为小任务,并确保当前任务中只有可操作的小任务
  4. 要完成的事项一定要有 截止日期,但该截止日期不一定要十分精确(在给不出或不需要精确截止日期的情况下)
  5. 外部可见工作表的任务时长 > 自己预估的完成时长 > 截止日期(对外部而言,提前完成任务对自身有激励作用,对内部而言时间紧张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6. 限制任务数量(仅限至少需要 15 分钟完成的任务)精力有限(以绝对能完成的任务量为基础、宁可做完再加)
  7. 有拖延症,那就不要给自由度
  8. 方便对任务进行组织,需要对任务进行分类:项目、类型、地点
    1. 项目:
      1. 减肥
      2. 某项目开发
      3. 旅游
    2. 类型:
      1. 学习型
      2. 事务型
      3. 重复型
    3. 地点:
      1. 办公室
      2. 家里
      3. 路上
  9. 定期“修剪”清单
    1. 表决心类型的任务(愿望清单更适合它)
    2. 琐碎的任务
    3. 上下文不全的任务(如果不能给出清晰的上下文,那就说明自己都没想清楚是否要去做这件事)
  10. 所有任务的标题/名称 都使用 精确的「动词」 开头
  11. 设计一个 「批处理」清单,用于记录琐事(个数不限,并在 15 分钟内就能够完成),使用整块时间一口气快速完成(不要让他们打断你的正常工作)
  12. 设计一个日历打卡系统:完成了每日目标就打一次卡,根据连续打卡天数来设计奖励(告诉自己不要中断)

清单维护

  1. 每周回顾:
    1. 重新调整和设计剩余任务优先级
    2. 安排下周工作内容的方向
    3. 根据下周可用时间创建每日清单
    4. 查看愿望清单,有哪些愿望可以变成计划并开始实施?
      1. 愿望清单清晰化
        1. 衡量成功的指标:即什么叫达到目标?
        2. 为了什么?
      2. 检查是否存在已经过时的愿望(即完全没有实施动机了,不合时宜了等),就删除它
  2. 记住 「不管什么时候摔倒,都不要否定自己;自我内疚没有价值」,快速恢复状态,与自己和解
  3. 清单成果检验:面对挑战时你的态度就是对这套系统最好的成果检验(利用这套系统能否成功面对挑战)

Q.E.D.


此 生 无 悔 恋 真 白 ,来 世 愿 入 樱 花 庄 。